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19的文章

求其放心

壹、 ppt 壹.       原文段落大綱 一、求其放心 孟子曰:「仁,人心也;義,人路也。舍其路而弗由,放其心而不知求,哀哉!人有雞犬放,則知求之;有放心,而不知求。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」──告子上. 11 章旨︰ 求回放失之本心,乃為學之本。 二、大體與小體 公都子問曰:「鈞是人也,或為大人,或為小人。何也?」 孟子曰:「從其大體為大人,從其小體為小人。」 曰:「鈞是人也;或從其大體,或從其小體。何也?」 曰:「耳目之官不思,而蔽於物;物交物,則引之而已矣。心之官則思,思則得之,不思則不得也。此天之所與我者,先立乎其大者,則其小者不能奪也,此為大人而已矣。」──告子上. 15 章旨︰ 心為人之大體,耳目之官為小體,先立其大,則小者不能奪,如此則能成為大人(君子)。 三、養心莫善於寡欲 孟子曰:「養心莫善於寡欲。其為人也寡欲,雖有不存焉者寡矣;其為人也多欲,雖有存焉者寡矣。」──盡心下. 35   章旨︰ 教人養心存性的方法,在於寡欲。 貳.       相關資料 1. 王陽明看花──無心外之物 傳習錄記載:王陽明有次到浙江省的會稽山遊覽,同行友人指山岩中的花樹問說: 「 你主張天下無心外之物。然而像這些花樹,在深山中自開自落,和我們的心有什麼相關? 」 王陽明回答說: 「 你未看此花時,此花與你的心同歸於寂;你來看此花時,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,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 」 這段話是說:當花沒有被人觀察之前,是處於一種 「 寂 」 (潛隱)的狀態,直到有人來看它,它的形狀和顏色才會 「 一時明白起來 」 。意謂當人內在的心覺醒,外界萬物的意義才會被彰顯。 王陽明以 「 無心外之物 」 闡明:任何事物的規律、法則,都不可能脫離人心的認識而存在。然而世人習慣向外追逐,王陽明的 「 心學 」 ,正是孟子 「 求其放心 」 的學問,啟發我們關注放失已久的心靈。 2. 大體與小體    補充資料 人類的心智活動,其實是來自「頭腦」神經系統的綜合反應。不過把人類心智活動定於「心」的看法,在古代中外皆然。古埃及人相信靈魂若不是表現在柔「腸」寸斷之間,則必在「心馳神移」之際,而古索馬利亞人和亞述人體驗「肝火旺盛」容易失去理智的事,就確認心肝乃萬智之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