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的抱負
壹、.ppt
貳. 原文段落大綱
參. 相關資料
肆. 學習旨趣
一、孟子之辯乃以繼承先聖之道為己任
二、為生命立一個志向,讓生命發光
貳. 原文段落大綱
一、提問︰公都子曰:「外人皆稱夫子好辯,敢問何也?」
二、回答︰孟子曰:「予豈好辯哉?予不得已也!天下之生久矣,一治一亂:
(一)歷史進程︰
1.一治一亂之一
(平自然之患) ︰ 當堯之時,水逆行,氾濫於中國。蛇龍居之,民無所定。下者為巢,上者為營窟。書曰:『洚水警余。』洚水者,洪水也。使禹治之。禹掘地而注之海,驅蛇龍而放之菹,水由地中行,江、淮、河、漢是也。險阻既遠,鳥獸之害人者消,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。
2.一治一亂之二
(平異類異族殘害之患) ︰ 堯、舜既沒,聖人之道衰。暴君代作,壞宮室以為汙池,民無所安息;棄田以為園囿,使民不得衣食。邪說暴行又作。園囿汙池沛澤多,而禽獸至。及紂之身,天下又大亂。周公相武王,誅紂,伐奄,三年討其君;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;滅國者五十。驅虎豹犀象而遠之。天下大悅。……
(……︰書曰:『丕顯哉,文王謨,丕承哉,武王烈。佑啟我後人,咸以正無缺。』)
3.一治一亂之三
(平人類自相殘賊之患) ︰ 世衰道微,邪說暴行有作。臣弒其君者有之,子弒其父者有之。孔子懼,作春秋。春秋,天子之事也。是故孔子曰:『知我者,其惟春秋乎!罪我者,其惟春秋乎!』
4.一治一亂之四
(治人心學說思想之患)︰聖王不作,諸侯放恣,處士橫議,楊朱、墨翟之言盈天下。天下之言,不歸楊則歸墨。楊氏為我,是無君也;墨氏兼愛,是無父也。無父無君,是禽獸也。公明儀曰:『庖有肥肉,廄有肥馬,民有飢色,野有餓莩,此率獸而食人也。』楊、墨之道不息,孔子之道不著,是邪說誣民,充塞仁義也。仁義充塞,則率獸食人,人將相食。吾為此懼,閑先聖之道,距楊、墨,放淫辭,邪說者不得作。作於其心,害於其事;作於其事,害於其政。聖人復起,不易吾言矣。
(二)結論︰昔者禹抑洪水,而天下平;周公兼夷、狄,驅猛獸,而百姓寧;孔子成春秋,而亂臣賊子懼。詩云:『戎、狄是膺,荊、舒是懲;則莫我敢承。』無父無君,是周公所膺也。我亦欲正人心,息邪說,距詖行,放淫辭,以承三聖者;豈好辯哉?予不得已也。能言距楊、墨者,聖人之徒也。」 ──滕文公下.9
當今之世,舍我其誰【97指】
孟子去齊,充虞路問曰:「夫子若有不豫色然。前日虞聞諸夫子曰:『君子不怨天,不尤人。』」
曰:「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。由周而來,七百有餘歲矣,以其數,則過矣;以其時考之,則可矣。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;如欲平治天下,當今之世,舍我其誰也?吾何為不豫哉?」──公孫丑下.13
參. 相關資料
2.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
肆. 學習旨趣
一、孟子之辯乃以繼承先聖之道為己任
二、為生命立一個志向,讓生命發光
陸. 影片分享
1. 蘇格拉底的詰問法 簡端良助理教授講
1. 蘇格拉底的詰問法 簡端良助理教授講
2. 曼德拉報導
3.民主鬥士曼德拉
4.馬丁路德金恩
5.改變成真 持續發生
柒. 學習心得
留言
張貼留言